土地换社保 农民未必合算
社保频道提供土地换社保 农民未必合算 有关的信息,广东中山市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
广东中山市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新型社区居住,探索非城市规划区农村土地资产资本化改革
在当前的经济低潮阶段,让农民行使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把农村土地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土地是不可增长的自然财富,但人们可以不断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如果真正实现土地的农民所有,土地资源可以按照市场规律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更多的财富即意味着社会购买能力扩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了非常热门的词,但内需不可能靠喊口号而扩大。只有更多的财富潜力被释放出来,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内需。
但是,土地换社保,未必是高效的利用土地的方式,也未必最符合农民的利益。 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继续垄断土地的经营权。地方政府也许有很高的搞好经济、造福百姓的热情,但是,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里面有很多利益群体。当土地资源的经营大权集中到这些人群手中之后,就很难避免产生腐败问题。
土地换社保实际的效果是:
一方面,社保基金扩大,掌握社保基金大权的部门,其部门利益扩大了;
另一方面,土地集中程度更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其部门利益也扩大了。这样的财富集中模式,是非常不利于反腐败的。
高效利用土地的最佳办法,是让农民自己根据价格信号来决定土地怎么经营、流转。什么方式能使农民的收入最大化,农民就会采取什么方式。而土地流向出价最高的地方,就是流向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这是既符合农民利益、也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 但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经营的情况下,农民的选择范围极大受限,这很不利于农民的利益。而掌握大权的官员,则既没足够的激励,也不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来决定土地该怎样经营。他们往往是根据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来决定土地的用途,这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内需扩大乏力,创造就业机会很少。垄断模式下的土地换社保,既不利于农民的利益,又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农民会拒绝土地换社保,但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也会有很多农民会选择土地换社保。农民对享有跟城市户口的人一样的社保,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这种由政府包办的社保,非常不可靠。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保账户也是难以为继。很多美国学者开始把政府的社保称之为“最大的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是指不断地吸引资金加入,同时又不断地慷慨给投资者支付高息的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骗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美国的社保账户因为长期支付大于收入,已经亏空严重,成了政府无法摆脱的包袱。
虽然中国的社保账户还很年轻,但情况并不比美国好。首先,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形势要比美国严峻得多。仅仅上海每年就增长12万老年人,养老金账户已经严重穿孔。其次,中国的社保资金,投资渠道狭窄,社保官员投资水平也很低。再次,中国社保基金还大案频发,监督机制很不足。2007年,珠三角的很多农民工,选择了退出社保,这固然有社保不能跨省流动的因素,但也表明了农民工对社保的不信任。
现在选择土地换社保的农民,他们未来的养老、就业保障等等也将面临难测之局。对于农民而言,与其寄希望于社保,不如寄希望于自己掌握实实在在的土地财富。从政府角度来看,今天的土地换社保,将为未来埋下不稳定因素。政府的目光应该放长远一点。
当然,消除户籍歧视、盘活土地的方向是对的。广东省以前一直提试点农村宅基地直接入市,这个方向才是更好的方向。